全世界热爱和平民主的人们联合起来 ! 为实现民主中国而奋斗 ! 民 主、自 由 、公 平、法 制、人 权、富 裕 !
您当前的位置为:
首页
- - >
重要内容
歐巴馬:緬甸民主之旅才開始
日期:
11/20/2012 3:14:02 PM
发表人:
世界新聞網
歐巴馬:緬甸民主之旅才開始
歐巴馬總統19日在記者會上親吻翁山蘇姬 。 (Getty Images)
歐巴馬總統19日抵達緬甸進行歷史性訪問,與緬甸民主領袖翁山蘇姬在仰光家中會面。圖為歐巴馬在會後舉行記者會,擁著翁山蘇姬向記者招手。(美聯社)
歐巴馬總統19日參觀緬甸金碧輝煌的仰光大金寺。(美聯社)
歐巴馬總統19日與美國國務卿喜萊莉參觀緬甸的仰光大金寺。(美聯社)
美國總統歐巴馬19日抵達緬甸旋風訪問六小時,他在緬甸民主聖地仰光大學的演講中說:「今天,我來貴國兌現承諾,並伸出友誼之手。」他讚揚緬甸「進步的火花」,但表示「這段不凡的(民主改革)旅程才開始,還有一段長路要走…我們不容進步的火花熄滅,必須成為這個國家所有人民閃耀的北極星」。
歐巴馬表示,雖然緬甸的民主發展仍有不足之處,但「美國挺你們」。
歐巴馬19日抵達緬甸進行歷史性訪問,並帶去伴手禮。美方宣布給緬甸1億7000萬美元的發展援助款,分兩年撥付,主要用於籌畫民主機制和改善教育。同時,美國宣布重啟20年前關閉的「美國國際開發總署」緬甸辦公室。
一位不具名高官說:「美國國際開發總署的任務送出重要信號:美國將重新與緬甸往來。美國可以用援助的方式獎勵緬甸政府和人民採取的正面行動,因為美國希望這場由上而下的改革,能夠觸及緬甸的底層民眾。」
歐巴馬以短暫訪問支持緬甸的民主改革之路,除了會晤緬甸總統登盛(Thein Sein),也赴反對黨領袖翁山蘇姬位於仰光大學路的湖濱別墅拜訪,歐巴馬與陪伴的國務卿喜萊莉都熱情擁抱翁山蘇姬。歐巴馬是首位訪問緬甸的美國在任總統,但並未前往首都奈比多。他的座車受到民眾夾道歡迎,有人高呼「美國,歐巴馬,自由」。
歐巴馬表示,他此行的目的是「維持民主化的勢頭」。他說:「我要向緬甸人民保證,我有信心我們能繼續下去,如果我們見到改革持續取得進展,我們的雙邊關係將更強大,我們將竭盡所能提供協助,確保能成功。」
歐巴馬與登盛會面也有為他背書的意味,支持登盛對抗政府內的強硬派。緬甸政府內的強硬派在快速變化的政治改革中,曾讓登盛頭疼。
翁山蘇姬與歐巴馬會談時,不改她對改革進程的謹慎。她說,「改革最困難的階段,是當我們看到成功就在眼前時」、「我們必須格外小心,不被成功的幻影所誘惑」。
緬甸反對派人士也表示,當局雖在歐巴馬來訪前釋放44位政治犯,但仍有近200位政治犯被監禁。
歐巴馬選在仰光大學演說,有其象徵意義。1988年學運時代,緬甸知識分子及媒體為了反抗當局思想壓迫,從當時的仰光理工學院開始罷課,當局展開鎮壓並關閉首都仰光的所有大學。仰光大學地理系學生台基偉在當年7月28日宣布全國學聯號召舉行全國大遊行。
1988年8月8日估計有50萬人走上街頭,軍隊在仰光總醫院對醫護人員開槍。當時從英國返回緬甸照顧重病媽媽的翁山蘇姬隨後也加入民主運動,並在8月底於仰光地標大金寺向50萬名群眾演講。
在與登盛會面後,歐巴馬與喜萊莉前往緬甸最神聖的佛塔大金塔參觀。兩人脫去鞋襪,登上陡峭的階梯。大金塔特別為兩人短暫清場,但不遠處偶爾還是有民眾隔著障礙物,高喊「歐巴馬」。
歐巴馬這次訪緬重新走過仰光大學、大金寺等民主聖地,對仍在追求民主改革的緬甸當局,有重新省思歷史,展望民主新頁的意義。
美國喬治城大學緬甸專家史坦伯格指出,歐巴馬訪問緬甸就是在展現「軟實力」。史坦伯格指出,緬甸高層突然熱情擁抱政治與經濟改革,這在幾年前無法想像。中國長期對緬甸展現「軟實力」,但緬甸決定中止興建伊洛瓦底江大壩的計畫,就是在抵抗中國的軟實力,代表緬甸試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。
於是美國趁隙介入,先是今年稍早喜萊莉國務卿到訪,而後是歐巴馬旋風式訪問,靈活的外交手腕恰是美國政府所言「軸心轉向亞洲」政策的寫照。
【 字体:
大
中
小
】
中国民主党 主席:王军
China
Democracy
Party
Chairman: Wang, Jun
地 址:
41-25 Kissena Blvd. FLR 1 #110, Flushing, NY 11355 USA
Website:
http://www.cdpwu.org
http://www.cdpwu.org/en
Tel: E-mail: cdpwu1998@gmail.com
cdpwu@yahoo.com
(yahoo邮箱密码被盗请勿使用)